“我国式现代化的新征途上,每一个人都是主角,每一份支付都弥足珍贵,每一束光辉都熠熠生辉。”在田间、在企业,在村庄、在城市,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,书写着新时代的我国故事。从即日起,本报开设“新春走底层”栏目,记者分赴祖国各地,深入底层一线,将笔触直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最前沿,展示人间烟火气中的浓浓年味,叙述感人暖心的食业故事,显示我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。
新年将至,又到了牛羊肉的出售旺季。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,有这样一批肉牛踏上了南下的卡车,远赴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地,成了南边门客饭桌上的特征食材,富了草原农牧民的“口袋”。
近来,记者走进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嘉胜牛业育肥场(以下简称“嘉胜牛业”),一批批西门塔尔肉牛正在作业人员的吆喝声中踏上南下的卡车。作为本年动身的第3批牛,车上的每一位“乘客”都经过了消毒、检疫等多项程序,且各个“身强体壮”,均匀体重可达400公斤。
“把箱门那些再捆严实点,一车一车过磅,别着急。”卡车旁,嘉胜牛业总经理王占东看着一辆辆过磅的车,眼中满是笑意。作为鄂尔多斯市“粮改饲”试点项目之一,嘉胜牛业集饲草收储、加工及肉牛育肥于一体,顶峰时期存栏育肥牛8000多头。凭仗较高的肉牛质量及科学化、规模化的饲养办理,嘉胜牛业的牛招引了全国各地屠宰加工商的留意,并终究与多家肉牛屠宰加工公司达到协作,完成了肉牛“外输”。
一直以来,传统的肉牛饲喂方法量小涣散、规范不一致、没有会集育肥,是构成肉牛滞销的根本原因。现在,嘉胜牛业从鄂托克旗额尔和图嘎查的母牛场向牧民直接进行收买,经过30天的过渡期,在会集育肥后一致出栏,2024年全年总共出栏6300多头牛。
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,2024年,鄂尔多斯市嘉远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(系嘉胜牛业总公司)与当地达到协作协议并建成了良种肉牛种牛繁育基地,真实搭建起“公司+基地+农牧户”的协作形式,此次南下的许多头牛正是来历于此。接近新年,嘉远肉牛种牛繁育场场长任永峰正在挨家挨户检查肉牛饲养状况,为之后的收买作业做足了预备。任永峰介绍,本年,繁育场方案将根底母牛发展到2000头,为周边农牧民供给更优质的种牛资源,经过“他们养咱们收”的方法,构成一个互惠互利的产业链。
经过“公司+基地+农牧户”的协作形式,鄂托克旗渐渐的变多的农牧民开端有样学样,不断的进步饲喂的科学性、系统性,肉牛的质量渐渐的升高,农牧民的笑脸也渐渐变得多。